2022年11月23日下午,“北外德语国家讲堂”系列新一期讲座以线上形式顺利举办。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bet365电竞教授、博士生导师魏育青应邀做了题为“文学翻译中的迎拒之译或归异之争”的专题讲座。bet365电竞
翻译教研室主任顾牧教授承担了本场讲座的主持工作。

魏育青教授现任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bet365电竞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翻译家协会会长,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中国德语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译协常务理事。研究专长为德语语言文学教学、研究和翻译,有多本(篇)专著、论文、译著、教材在国内外发表。主编与参与主编《德语文学与文学批评》和《Literaturstrasse》。曾获“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育才奖”、“上海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上海市翻译家协会“翻译成就奖”等称号和奖项。
魏育青教授首先从整体入手,介绍了“迎拒之择”与“归异之争“”以及影响翻译与评价的相关因素,依次从受众期待与市场因素、语言特点与言语惯习、文化立场、语篇类型、文本差异、个人风格、目标群体等方面展开,各家观点论述信手拈来,并结合实例进行分析比较,阐明了对译者如何做选择、评价怎样有意义的看法。
随后,魏教授就五位译者的五种不同选择展开了具体分析,分别选取典型文段,通过德语原文本与中文译文的比较,清晰呈现了不同选择的特点。魏教授特别指出,语言特点、文本差异、目标追求等都可能对译者翻译时的选择产生影响。
总结部分,魏教授强调,译者总是“站在岔路口”,需要根据各种因素权衡利弊来做选择。但他同时也发人深省地分析到“有选择才能丰富,追求唯一的、绝对的、宝相尊严的真理,是一种翻译领域的形而上学。”

报告会的最后,魏育青教授同来自全国各地云端参会的百余名师生展开了充分的交流与讨论,既有宏观视角如文学译本评价,又着眼格律诗的翻译手段等具体话题;既谈及译论的沿袭与理解,又有对机器翻译的评价与思考。魏育青教授的论述旁征博引、严密翔实,讲解深入浅出、富有启发,诚恳认真、儒雅谦虚,令师生受益匪浅、回味无穷。